作者| 李虹含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郭懿晨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
责任编辑| 杨琪
01
Web3.0推进互联网世界迭代创新
什么是Web3.0?简而言之,Web3.0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专注于使事情更加人性化的、透明的、安全的互联网。
在认识Web3.0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Web1.0和Web2.0。
互联网诞生之初,网站数量稀少且使用人数也很少。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在大公司办公室才能看到互联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网站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网速也越来越快,该发展过程亦是一个文明新时代的开始,可称之为互联网Web1.0。Web1.0为单向行为,用户和内容创作者之间没有交叉,用户只能读取内容,而只有内容创造者才能编辑和创作内容。因此,Web1.0的用户类似于图书馆的读者,没有创作的权利。此特点容易导致抄袭问题发生,人们开始复制其他内容再将其粘贴在个人网页上,这使得原创内容变得非常稀有,互联网信息不再被权威学术媒体及机构认可。此外,Web1.0时代没有社交媒体,人们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
Web2.0出现后,终端用户可以编写并读取互联网终端数据,但开发者和用户同时意识到Web1.0的框架只能承载百万级别用户数量,这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明显“障碍”。基于Web1.0的缺陷,Web2.0进行了用户数量的升级,从百万级别用户数量升级为数十亿级别用户数量。同时,Web2.0基于Ajax和JavaScript的框架,将网页进行了升级,通过创建动态博客取代了静态网页。Web2.0还引入了视频流和在线游戏,通过线上交流以及互动,网上商店开始引领世界经济,这就是目前为世人所熟知的互联网世界。
由于Web2.0自身的局限性,Web3.0“横空出世”,对Web应用程序进行了一场真正的“革命”。
02
Web2.0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数据存储的困境与问题
在互联网Web2.0的时代下,互联网巨头为谷歌、脸书、亚马逊、推特等,在这些巨头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下,互联网变得更容易访问,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实现了线上交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在Web2.0时代,每个人用之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与他人以及企业时刻进行着互动,在活动中产生大量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21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达到了33ZB,到2025年数据量规模将达到175ZB。全球云存储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07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889.1亿美元,年均增速20%以上。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人员提出,当今世界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中产生的,且随着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出现,数据增长会进一步加快,万亿规模的储存市场将在未来变为现实。但随着近年来数据规模的增大,对外宣称安全系数较高的Web2.0中心化云存储的安全性不断被质疑。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为Facebook的5000万位用户数据被泄露,用户遭到了较大的侵害。可以说,数据安全以及数据主权是悬在Web2.0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6年美国学者GeoffreyG.Parker在发表的文章《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中提出Web2.0的本质是平台经济,并宣称“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平台通过促进不同使用者群体间的交易以及交互来创造价值。由于垄断平台持续地寻租,其获取的收益分配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这导致整个社会都在为平台打工。而如今,数据被视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Web2.0的科技巨头凭借掌握大量服务提供方和服务使用者的数据,垄断市场进而“掌控”游戏规则,普通用户完全没有权力参与其中。具体来说,如果数据完全由企业或者中心机构掌控,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其一,数据易泄露。外界的攻击易导致数据被盗取,尤其是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数据用明文存储,一旦被盗取意味着大部分的信息被公开。
其二,数据易丢失。两千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毁。两千年前的大火烧毁了成千上万份珍贵的文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人类的悲剧。然而,类似于这种事情每天都在Web2.0发生。企业运维的事故性丢失或者黑客攻击性丢失以及企业破产服务关停都会导致数据丢失。
其三,数据易被审查。对于中心化服务器,中心机构会阻止对它们的访问。由于这些持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站被认为对国家造成了威胁,导致一些国家无法访问国外网站,如:土耳其近两年来一直被禁止访问维基百科。
其四,数据易被篡改。企业对其内部的数据库,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从理论角度,工程师、算法师以及管理员可修改任何数据包括删除做恶记录,即使使用所谓的纯增量数据库也是如此。
其五,数据会被打包售卖。当前网络数据售卖的黑色产业链已呈现国际化、公司化、智能化、匿名化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暗网、Telegram等多种数据平台,实施数据的窃取、流转、整合以及交易。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司化的外衣,从事数据交易的不法行为,并且通过多渠道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对外提供服务。
其六,数据孤岛。在多数的工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大多按照传统的IT系统垂直架构,以项目制而独立构建,开放性较低,相对封闭,整合困难,从而形成多个烟囱式的应用系统,以及多个数据孤岛。同时这些系统一般沿用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导致功能大而全,内部功能模块紧耦合,可复用性低,更新困难。在此基础上,若要打通上述跨越业务边界、部门边界、甚至企业边界的数据主线、价值链主线,以实现信息联通和流程联通以及业务应用软件的迭代更新,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03
Web3.0为Web2.0存储困境破局
数据存储安全需技术“保驾护航”。如今,各国已深刻认识到Web2.0的数据存储问题,并制定了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早在2016年4月,欧盟正式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简称“GDPR”)并于2018年5月正式施行,这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法规包含了隐私保护指令、电子通信隐私保护指令以及欧盟公民权利指令,规定了现行或未来跨越国界的商业经营模式及企业组织的个人数据保护原则,对包括记录、保存、下载等有可能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的行为或产品进行严格把控。此外,GDPR还包括了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企业组织更正以及清除个人数据。可以说,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这些法律法规的设立,对推动用户掌握个人隐私所有权起到至关重要的护航作用。
然而数据存储的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保护,还需基于新技术的支持。人们认识到当前的互联网并不完美,其固有缺陷靠技术上的“小修小补”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再一次的更新迭代。
Web3.0存储是未来福音。呼唤Web3.0数据存储的声音越来越强烈,那什么是Web3.0数据存储?简单地说,Web3.0是对下一代互联网的设计和设想。如果说互联网Web1.0和Web2.0带来了信息流量自由流动的爆炸,那么Web3.0则将带来信息价值自由流动的爆炸。
Web3.0的发展对未来的生产关系将产生巨大改变。Gavin Wood博士在2014年提出了革命性Web3.0的设想,愿景之一是Web3.0能实现用户掌握自己身份以及数据。Web3.0将启动全新的全球数字经济系统,创造新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打破平台垄断,推动自下而上的创新,建造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网络世界。在Web3.0中,数据创造者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数据使用者也将牢牢掌握个人的交易数据以及分享的权利。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所有的存储、计算、传输都是围绕数据而展开。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具有数据确权的领先优势,实现了数据的跨平台、跨协作、跨格式的互操作,这使得数据存储安全成为可能。去中心化存储的技术特性包括数据隐私的不可篡改、私有化、资产化,以及可信的底层基础设施都是分布式存储在未来应用上的“可扩展性”。同时,分布式存储可以为底层基础建设提供后助力,衍生出较多的应用。此外,分布式存储网络是Web3.0的底层技术架构基础之一,可以更好地推动Web3.0到来。
web3.0存储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云存储基础设施,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维护、交叉验证等特性,能有效界定数据权属,追踪监管数据流通,合理分享数据收益。
Web3.0存储打造的分布式存储生态,其账户系统、智能合约以及底层的分布式存储底层设施,可建立起规模化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推出多种交易策展机制和共识机制,打造Web3.0存储存储生态建设的具体方案。当前,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物联网、5G都需要稳定安全的Web3.0存储去中心化云存储系统,在互联网上运行的数字创作、直播、视频、音乐、小说、漫画、电商等应用都可以在Web3.0存储生态中呈现。Web3.0存储为海量增长的数据量提供了强大可延展的存储基础设施,确保其上层的商业大厦的稳定构建。
Web2.0服务的三大痛点可以通过发展新技术来解决,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据云存储是未来Web3.0应用程序的关键组成部分。Web3.0存储通过使用AI和区块链的结合,致力于为数据存储方面做出努力——Web3.0使用新的元宇宙云存储随机选取共识节点轮值机制共识算法分散了数据存储,确保治理权力留在网络建设参与者的手中;Web3.0通过新的协议和加密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应用特殊的数据权利确认机制,在数据源头进行存证确权,保护版权维护权益不受侵犯。
注册有任何问题请添加 微信:MVIP619 拉你进入群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
进入交流群
发表评论